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患者呼吸困难怎么抢救

2025.03.11 11:56

患者呼吸困难抢救需立即评估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支持、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联系医疗团队。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评估生命体征: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首先要迅速评估其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意识状态。通过观察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触摸脉搏等方式,判断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若发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或意识模糊,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评估过程中需保持冷静,准确记录各项数据,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呼吸困难的关键步骤。若患者口腔或咽喉有异物,需立即清除。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可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下颌法开放气道。若患者有呕吐或分泌物过多,需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必要时可使用吸引器清除分泌物,确保气道畅通无阻。

3.给予氧气支持:呼吸困难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需及时给予氧气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面罩或高流量氧疗。氧流量需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一般维持在90%以上。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可考虑使用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氧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反应,防止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

4.监测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是评估呼吸困难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使用脉搏血氧仪可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正常值应在95%以上。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提示存在严重低氧血症,需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监测过程中需注意探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因肢体活动或末梢循环不良影响测量结果。

5.及时联系医疗团队:在抢救呼吸困难患者时,需及时联系专业医疗团队。通过呼叫急救电话或院内紧急呼叫系统,迅速获得专业支持。在等待医疗团队到达期间,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基本生命支持。医疗团队到达后,需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变化及已采取的措施,协助进行进一步治疗。

呼吸困难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需迅速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抢救过程中需保持冷静,遵循急救原则,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时评估、正确处理和团队协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后续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防止病情反复或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