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挖耳朵出血怎么办

2025.06.30 16:16

挖耳朵出血应立即停止挖耳动作避免进一步损伤、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防止感染、避免耳道进水保持干燥、观察是否伴随听力下降或眩晕等症状、出血持续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挖耳动作避免进一步损伤:挖耳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或鼓膜破损,继续操作会加重损伤。此时应保持冷静,避免用手指或工具再次触碰耳道,防止细菌侵入或撕裂扩大。外耳道皮肤较薄,轻微刮伤也可能出血,但通常可自愈。若出血量少且无其他不适,静待恢复即可。

2.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防止感染:选择无菌纱布或清洁棉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不可用力塞入耳道深处。按压时间约5-10分钟,利用局部压力促进凝血。避免使用酒精或刺激性药物涂抹,以免引发疼痛或炎症。若家中无纱布,可用消毒过的棉签轻抵出血点,但不可旋转或深入。

3.避免耳道进水保持干燥:出血后耳道皮肤屏障受损,接触水可能引发感染。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或棉球堵住外耳道,避免淋浴水流入。游泳、潜水等活动需暂停至伤口愈合。若不小心进水,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cm以上吹干,切勿用棉签吸水。

4.观察是否伴随听力下降或眩晕等症状:出血若伴随耳鸣、听力减退或头晕,可能伤及鼓膜或内耳结构。鼓膜穿孔时可能出现剧烈疼痛或耳闷感,需通过专业检查确认损伤程度。单侧听力突然下降需警惕内耳出血或神经损伤,此类情况不可延误治疗。

5.出血持续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按压止血后仍渗血超过30分钟,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应尽快就诊。医生可能使用耳镜评估损伤范围,并开具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大量出血或外伤导致的耳道撕裂需缝合处理,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底骨折。

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尖锐物品挖耳,棉签仅用于清洁外耳廓。耳垢具有自洁功能,过度清理反而增加损伤风险。若耳垢堵塞影响听力,建议由专业人员处理。出现反复耳道出血需排查凝血功能或慢性炎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