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射频消融心脏手术应该怎么治疗

2025.03.24 17:51

射频消融心脏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微创手术方法。该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心律。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医生通过X光影像引导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射频消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的特点,已成为治疗多种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射频消融手术的具体过程包括术前评估、导管插入、电生理检查和消融治疗。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和病灶位置。手术开始时,医生在腹股沟或颈部穿刺静脉,插入多根细导管至心脏不同部位。通过电生理检查,精确定位异常电信号起源点。随后,使用射频能量对病灶进行消融,温度控制在50-70摄氏度,持续30-60秒。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确保治疗效果。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4-6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大多数患者术后1-2天即可出院,恢复正常生活。

进行射频消融手术需要注意多个方面。术前应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影响电生理检查结果。手术当天需禁食4-6小时,但可少量饮水。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变化。穿刺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胸痛或心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如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穿刺部位明显肿胀,需立即就医。术后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治疗效果。长期随访对于预防心律失常复发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有助于维持正常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