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儿童尿床的治疗

2025.09.18 16:35

儿童尿床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尿床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5岁以上儿童每周发生两次以上且持续3个月即可诊断。多数情况与发育延迟、睡眠觉醒障碍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少数由泌尿系统异常或神经病变引起。

行为干预是基础治疗手段。建议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睡前排空膀胱,夜间定时唤醒如厕。使用尿床报警器效果显著,通过湿度感应触发声响帮助建立条件反射,通常需持续使用8-12周。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分析尿床规律,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去氨加压素改善夜间多尿,或使用抗胆碱药物缓解膀胱过度活动。心理支持尤为重要,避免责备或惩罚,通过奖励机制增强儿童信心。

治疗期间需排除糖尿病、尿路感染等器质性疾病。继发性遗尿需优先处理原发病因。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去氨加压素可能引起低钠血症,服药期间需控制饮水量。部分儿童存在便秘或睡眠呼吸暂停等共病,需同步干预。若10岁以上仍持续尿床,建议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日间养成规律排尿习惯,晚餐避免高盐或利尿食物。多数患儿随年龄增长症状改善,但早期规范干预能有效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