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吃蛤蚧的毒性是什么

2025.07.10 14:56

蛤蚧的毒性主要源于其体内可能含有的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某些生物碱类物质。过量或不当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传统医学中蛤蚧虽被用作药材,但未经规范处理的野生个体存在较高风险,现代研究证实其毒性机制与肝肾损伤、神经系统抑制密切相关。

蛤蚧体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可通过未充分烹煮进入人体,引发肠道感染或内脏幼虫移行症。重金属蓄积问题尤为突出,野生蛤蚧因环境污染可能富集铅、砷等有毒元素,长期摄入会导致慢性中毒。蛤蚧体表分泌物及内脏含有蟾蜍毒素类似物,可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引发心律失常。动物实验显示,蛤蚧提取物在高剂量下可诱发实验动物肝细胞坏死和肾小管损伤,其毒性呈剂量依赖性。

使用蛤蚧需严格遵循专业指导。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绝对避免接触。市售蛤蚧制品须确认经过辐照灭菌和重金属检测,野生个体更需警惕。出现恶心、心悸或黄疸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保留样本供检测。现代医学建议优先选择合成药物替代传统动物药材,以规避不可控毒性风险。相关研究仍在持续,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其食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