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5.02.23 12:28

胃痛可能是饮食因素、胃部疾病、精神因素、药物副作用、腹部着凉等原因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发胃痛的常见原因。例如经常暴饮暴食,会使胃部过度扩张,胃壁肌肉过度拉伸,从而引发疼痛。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像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产生胃痛症状。另外,长期酗酒也会损伤胃黏膜,因为酒精中的乙醇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酸更容易侵蚀胃黏膜,进而引发胃痛。

2.胃部疾病:多种胃部疾病都伴有胃痛症状。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存在溃疡面,胃酸分泌后刺激溃疡部位就会产生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具有节律性,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发作。胃炎也是常见病因,无论是急性胃炎还是慢性胃炎,炎症因子刺激胃黏膜下的神经末梢,就会向大脑传递疼痛信号。胃食管反流时,胃酸反流至食管,食管黏膜受到胃酸的侵蚀,同时胃部也会因为反流机制的异常而出现疼痛不适。

3.精神因素:精神状态对胃部健康有很大影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部的调节。例如,压力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的蠕动和排空,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产生胃酸反流和胃部胀满疼痛。情绪波动还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过度紧张时胃酸分泌可能增加,刺激胃黏膜引发疼痛。而且精神因素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胃部的敏感性增加,即使正常的胃蠕动也可能被感知为疼痛。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在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同时,也会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引发胃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也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和疼痛,尤其是在空腹服用或者剂量较大时,这种副作用可能更明显。

5.腹部着凉:腹部着凉后容易引发胃痛。着凉会使胃部的血管收缩,减少胃部的血液供应,胃黏膜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营养,其抵抗力下降。同时,胃部肌肉受到寒冷刺激会发生痉挛,就像肌肉痉挛一样,这种痉挛会导致胃部出现强烈的疼痛。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者夜间睡眠时腹部保暖不当,更容易出现因着凉而引发的胃痛。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餐,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谨慎用药,注意腹部保暖等,有助于减少胃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