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024.11.25 13: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贫血等。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黏膜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的表现。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瘀点、瘀斑,多分布于四肢,尤其是下肢更为常见。这些瘀点、瘀斑大小不等,小的如针尖样,大的可融合成片。黏膜出血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眼结膜等部位,表现为血疱等,主要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使得血管壁的完整性难以维持,轻微的外力作用或自发性地就会引起出血。

2.鼻出血:鼻出血也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出现的症状之一。鼻腔内的黏膜比较脆弱,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鼻黏膜容易破损出血。鼻出血可能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有时出血量较少,表现为涕中带血,有时出血量可能较多,难以自行止血,需要采取填塞等措施止血。是因为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数量不足时,鼻黏膜破损处的凝血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3.牙龈出血:牙龈出血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较为多见。患者在刷牙、咬硬物或者自发性地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现象。正常情况下,牙龈的微血管在受到轻微损伤时,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但血小板减少时,这种止血机制被破坏,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而且出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止住。

4.月经过多:女性患者常出现月经过多的症状。月经量较患病前明显增多,经期可能会延长。是因为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会造成血管破损,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无法有效地在破损处形成血栓止血,从而导致月经量过多,长期月经过多还可能导致女性患者出现贫血等其他健康问题。

5.贫血:由于长期的出血,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丢失过多,就会逐渐出现贫血症状。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贫血得不到改善,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贫血的程度与出血的量和持续时间有关,持续的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月经过多等情况都会加重贫血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受伤的活动,减少出血风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帮助改善贫血状况。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加重出血。定期就医检查血常规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