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胚胎染色体异常

2025.04.10 08:07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出现异常的现象。这种异常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自然流产或出生后出现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妊娠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类型包括非整倍体、结构异常和嵌合体等。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母体年龄、环境因素、遗传倾向等。

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能正确分离,可能导致胚胎出现非整倍体,如三体或单体。结构异常则包括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嵌合体是指胚胎中存在两种或多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细胞系。高龄孕妇由于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不分离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也较高。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暴露以及某些疾病状态也可能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对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和产前诊断技术。PGT可在胚胎移植前检测染色体异常,选择正常胚胎进行移植,提高妊娠成功率。产前诊断则通过羊水穿刺、绒毛取样等方法检测胎儿染色体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染色体异常并非所有情况都可通过技术手段完全避免,部分异常可能无法在早期检测中发现。对于有染色体异常风险的夫妇,建议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相关风险并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也有助于降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