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一周后为什么更痛

2025.07.23 08:37

骨折一周后疼痛加剧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达到高峰、固定不当导致移位、肌肉痉挛加重压迫、早期活动过度刺激创面、血肿机化过程中神经受牵拉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炎症反应达到高峰:骨折后48至72小时炎症反应逐渐增强,一周左右达到峰值。组织损伤释放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肿胀加剧,压迫周围神经末梢。骨折端血肿形成后,局部压力上升刺激骨膜神经,痛感更为明显。

2.固定不当导致移位:石膏或夹板松动时,骨折端可能发生微动或错位。骨骼断端摩擦会损伤周围软组织,刺激痛觉神经。不稳定的固定还会使肌肉持续紧张,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和代谢产物堆积。

3.肌肉痉挛加重压迫:骨折后周围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一周后可能因长时间僵硬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痉挛肌肉压迫血管和神经,造成缺氧性疼痛。持续痉挛还会使骨折端应力增加,延缓愈合进程。

4.早期活动过度刺激创面:过早负重或频繁活动患肢,会使未稳定的骨折端反复摩擦。新生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被破坏,释放更多炎症介质。不恰当的康复训练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加剧肿胀和疼痛。

5.血肿机化过程中神经受牵拉:骨折一周后血肿开始吸收机化,纤维组织增生收缩。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拉扯周围神经分支,尤其在关节附近更为敏感。机化组织压迫也可能影响局部微循环。

疼痛期间需避免自行调整固定装置,严格遵医嘱复查影像。肿胀明显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但禁止热敷急性期损伤。保持适度肌肉等长收缩,防止关节僵硬。如出现剧烈疼痛伴皮肤发紫或麻木,应立即就医排除血管神经损伤。饮食需补充钙质与蛋白质,戒烟酒以促进骨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