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肠道息肉到底是什么病

2024.11.05 14:42

肠道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

肠道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病因上看,一方面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增加肠道息肉发病的风险,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结直肠内会出现大量腺瘤性息肉。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重要因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吸烟、酗酒等都可能促使肠道息肉的产生。炎症刺激也不容忽视,例如肠道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的侵袭,肠黏膜在炎症的反复刺激下,黏膜细胞过度增生,就容易形成息肉。

肠道息肉的种类繁多。从病理类型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又可细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相对较高。炎性息肉往往是肠道炎症的伴随表现,在炎症得到控制后可能会自行消失。错构瘤性息肉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如幼年性息肉病等。增生性息肉通常是黏膜细胞增生形成的小隆起,一般较少发生癌变。肠道息肉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大或者数量增多,可能会出现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如果发现肠道息肉,通常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类型、数量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如内镜下切除等,并且需要定期复查,以防止息肉复发或者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