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放射性直肠炎疼痛是怎么一回事儿

2025.02.23 12:28

放射性直肠炎疼痛是由于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神经敏感性增加、血流供应改变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组织损伤:放射性直肠炎通常发生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尤其是那些治疗盆腔肿瘤的患者。放射线会直接损伤直肠的黏膜和深层组织,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坏死。这种损伤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不适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的组织可能会形成瘢痕,进一步影响直肠的功能和结构,导致持续的疼痛和排便困难。

2.炎症反应:放射治疗后,直肠组织的损伤会引起炎症反应,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的增强。炎症还会导致局部水肿,进一步加重疼痛和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的刺痛、灼痛或胀痛,尤其在排便时症状更加明显。

3.神经敏感性增加: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会对疼痛信号变得更加敏感。这种敏感性增加可能是由于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增强。患者在经历轻微的刺激时,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疼痛,甚至在没有明显刺激的情况下也会感到不适。这种现象被称为痛觉过敏,是放射性直肠炎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4.血流供应改变:放射治疗可能会影响直肠区域的血流供应,导致局部缺血和组织氧合不足。这种缺血状态会加重组织损伤,促进炎症反应,并可能导致疼痛感的加重。血流供应的改变还可能影响愈合过程,使得直肠组织恢复变得缓慢,进一步延长疼痛的持续时间。

5.肠道菌群失调:放射治疗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影响正常的肠道功能。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下降,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失调的菌群还可能导致腹泻、便秘等症状,加重患者的疼痛体验。

放射性直肠炎疼痛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机制。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应密切关注直肠区域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