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

2025.08.18 16:3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主要特征是肝脏内小胆管的慢性炎症和破坏,导致胆汁淤积和肝脏损伤,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这种疾病通常影响中年女性,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自身免疫机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有关。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常规体检中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疲劳、瘙痒、黄疸、干眼症和干口症等症状。胆汁的积聚会导致肝脏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血液检查中,抗线粒体抗体AMA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物,常用于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或MRI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结构变化。治疗方面,虽然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如熊去氧胆酸来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并发症的出现也至关重要。

在管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需注意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其次,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和避免酒精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面对慢性疾病的挑战,寻求心理支持和参与患者支持小组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选择,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定期与医生沟通,及时反馈症状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保持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能够在情感和心理上提供帮助,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通过综合管理,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