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剖宫产后便血是怎么回事

2025.04.27 16:25

剖宫产后便血可能与术后肠道功能紊乱、痔疮或肛裂加重、术后感染引发肠炎、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损伤肠道黏膜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剖宫产手术及麻醉药物会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导致便秘或腹泻。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造成肛门周围血管破裂出血,粪便干燥也会摩擦肠道黏膜引发出血。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较长,肠道蠕动减慢,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

2.痔疮或肛裂加重:妊娠期腹压增高及分娩用力容易诱发痔疮或肛裂。剖宫产后若排便不畅,用力过度可能导致原有痔疮破裂或肛裂加深,血液随粪便排出。疼痛和出血可能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3.术后感染引发肠炎:剖宫产属于侵入性手术,若术后护理不当或抵抗力下降,可能引发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侵袭肠道黏膜会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腹泻、腹痛及黏液血便。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等症状。

4.凝血功能障碍:部分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可能影响凝血功能。肠道黏膜微小损伤后难以止血,血液混入粪便排出。需结合凝血指标进一步判断。

5.手术损伤肠道黏膜:剖宫产过程中若操作不慎或粘连严重,可能误伤肠道壁。术后肠道黏膜修复期间,轻微摩擦或炎症可能导致出血。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腹痛或腹胀,需影像学检查确认。

便血症状需结合出血量、颜色及伴随表现综合评估。鲜红色血多提示肛门附近病变,暗红色血可能与上消化道或感染相关。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术后饮食调整、适度活动及规范用药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