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很高吗

2025.09.05 15:51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根据相关研究,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大约为每千名活产儿中有2到3名受到影响。这一数字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中更为显著,发病率可能高达10%到15%。关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通常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其症状包括肌肉张力异常、运动协调困难以及姿势控制问题。除了运动功能受限,许多患者还可能伴随认知、语言、视觉和听力等方面的障碍。造成脑性瘫痪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妊娠期感染、产伤、缺氧等。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在关注小儿脑性瘫痪时,家长和护理人员应注意一些关键事项。首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能够帮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观察婴儿的运动发展是否符合年龄标准,若发现运动能力发展缓慢或异常,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其次,了解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如肌肉僵硬、运动不协调、难以控制的身体姿势等,能够帮助家长更早地识别问题。提供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对于促进儿童的运动发展也非常重要。鼓励孩子参与适合其能力的活动,能够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家长应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与专业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及其预期效果,以便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