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心脏病房颤如何治疗

2025.03.05 16:30

心脏病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房颤类型、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基础,主要用于控制心率、节律和预防血栓栓塞。电复律适用于急性房颤或药物无效的患者,通过电击恢复窦性心律。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射频或冷冻能量消除异常电活动,适用于药物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外科手术如迷宫手术,主要用于合并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

药物治疗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用于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血栓栓塞,降低卒中风险。电复律分为同步直流电复律和药物复律,前者通过电击恢复窦性心律,后者通过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通过导管进入心脏,定位并消除异常电活动,适用于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外科手术如迷宫手术,通过切割和缝合心房组织,形成瘢痕阻断异常电传导,适用于合并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需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胺碘酮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电复律前需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导管消融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中心,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复发和并发症。外科手术需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有助于房颤的管理和预防复发。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房颤管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