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感染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吗

2025.08.14 17:27

感染确实可以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和血液分布不均,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和血容量,最终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

在感染的情况下,尤其是严重感染或脓毒症,体内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这些介质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这种液体的丧失会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进而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可能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感染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迅速识别和治疗,以恢复血液循环和维持器官功能。

在应对感染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时,需特别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早期识别感染的迹象至关重要,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等。其次,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是关键,通常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失去的液体,恢复血容量。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输液速度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抗生素的及时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判断液体复苏是否成功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干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确保各个医疗环节的顺畅衔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