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患有耳源性眩晕该如何医治

2025.08.11 14:18

耳源性眩晕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功能、手术治疗解除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发作频率、心理干预减轻焦虑情绪。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耳源性眩晕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抗组胺药、镇静剂或改善微循环药物控制眩晕和恶心呕吐。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前庭抑制剂或利尿剂以减少内耳水肿。药物选择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避免自行用药导致副作用。

2.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功能:通过特定头部和眼部运动刺激前庭系统,逐步增强代偿能力。训练包括凝视稳定性练习、平衡练习等,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坚持训练可显著减少眩晕复发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3.手术治疗解除病因:若眩晕由明确结构异常引起,如梅尼埃病药物无效或内耳瘘管,可考虑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内淋巴囊减压、前庭神经切断等,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及风险。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以恢复功能。

4.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发作频率:避免过度疲劳、高盐饮食和咖啡因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内耳环境。发作期间保持静卧,减少头部剧烈运动。适度运动如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

5.心理干预减轻焦虑情绪:长期眩晕易引发紧张或恐惧,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放松训练缓解情绪压力。心理支持有助于打破眩晕与焦虑的恶性循环,提高治疗依从性。

眩晕发作时需立即停止活动防止跌倒,避免强光或噪音刺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调整方案。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突发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