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吗

2025.08.04 15:56

骨折后确实容易引起骨质疏松。骨折通常是由于骨骼受到外力或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而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骨骼的结构和密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在骨折发生后,身体会启动一系列的愈合机制,长期的不活动或缺乏负重运动会导致骨骼的矿物质流失,进而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骨折部位的固定和休息虽然有助于愈合,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周围骨骼的负重减少,影响骨骼的健康。骨折后可能伴随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使得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锻炼,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生不仅会延缓骨折的愈合,还可能导致再次骨折的风险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当的营养摄入至关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健康。适量的负重锻炼也非常重要,虽然在骨折初期需要避免剧烈活动,但随着愈合的进展,应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骨骼的强度和密度。同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增强骨骼的强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体重等,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骨折后的康复不仅是骨骼的愈合,更是全身骨骼健康的重要环节,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