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畏寒应该怎样用中药调理

2025.05.26 20:20

畏寒可用温阳散寒的附子、补气助阳的人参、温经通脉的桂枝、健脾暖中的干姜、补肾益火的肉桂调理。具体分析如下:

1.温阳散寒的附子:附子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适用于阳气衰微导致的四肢厥冷、畏寒蜷卧等症状。临床常与干姜配伍增强温里效果,但需注意其毒性,需炮制后使用。过量易引发心悸或口舌麻木,需严格遵循医师指导。

2.补气助阳的人参:人参能大补元气、益气温阳,对气虚兼阳虚的畏寒效果显著。尤其适合久病体弱或年老阳气不足者,常与白术、黄芪同用增强健脾益气作用。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助热伤阴。

3.温经通脉的桂枝:桂枝辛甘温,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改善寒邪阻滞引起的畏寒肢冷。多用于风寒表证或寒凝血瘀证,常配白芍调和营卫。血热妄行或阴虚阳亢者禁用。

4.健脾暖中的干姜:干姜主入脾胃经,长于温中散寒,针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畏寒喜暖。常与高良姜、香附同用,增强行气止痛之效。胃热呕逆者不宜使用。

5.补肾益火的肉桂:肉桂能引火归元、补命门之火,适用于肾阳不足的腰膝冷痛、畏寒夜尿频多。多与附子、熟地黄配伍,如肾气丸。孕妇及血热出血者忌服。

畏寒的调理需结合具体证型选择药物,注重整体阴阳平衡。温阳类药物多辛燥,久服可能耗伤阴液,需配伍滋阴之品。临床应根据体质差异调整剂量与疗程,避免盲目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