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经常拉稀是什么原因

2025.02.23 12:28

大便经常拉稀可能是饮食因素、肠道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因素:摄入过多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或者食用变质食物,容易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拉稀。另外,长期酗酒也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功能,使大便性状改变。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打乱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节奏,进而引发拉稀症状。

2.肠道感染: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使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水分和电解质分泌增多,导致大便变稀。病毒感染也不容忽视,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主要侵犯肠道上皮细胞,破坏肠道正常的吸收功能,造成腹泻。寄生虫感染同样会影响肠道健康,如贾第虫感染,虫体在肠道内寄生,干扰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拉稀。

3.肠道功能紊乱:精神压力过大时,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使肠道蠕动失去正常节律,过快的蠕动会使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不能充分吸收水分,从而引起拉稀。肠道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结构突然改变等,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就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大便稀溏。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肠道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食物、温度变化等,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经常拉稀。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拉稀的副作用。例如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腹泻。泻药如果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或者长期使用,会过度刺激肠道蠕动,使大便次数增多且变稀。化疗药物对肠道黏膜细胞有损伤作用,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拉稀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5.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代谢加快,胃肠蠕动也会相应加快,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和吸收不完全,容易出现拉稀症状。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肠道神经和血管,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腹泻。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肠道时,会引起肠道炎症,破坏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从而出现拉稀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如果拉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腹痛、便血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