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胃炎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2025.03.19 09:49

慢性胃炎的好发人群主要包括长期饮酒者、经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精神压力较大的人群以及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具体分析如下:

1.长期饮酒者:长期饮酒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导致胃炎的发生。酒精的摄入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的负担,进而引发慢性胃炎。酒精还可能导致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下降,使得胃内的有害物质更容易侵入,进一步加重胃炎的症状。长期饮酒者往往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增加了慢性胃炎的风险。控制饮酒量是预防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2.经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非甾体抗炎药是常见的止痛药物,长期使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了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酸对胃壁的侵蚀。慢性使用这些药物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现胃炎及其并发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谨慎,必要时可考虑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感染后会引起慢性胃炎。该细菌能够在胃酸环境中生存,并通过产生酶和毒素破坏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定期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4.精神压力较大的人群:精神压力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和胃肠道运动紊乱。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胃黏膜的血流供应减少,降低其自我修复能力,进而引发慢性胃炎。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群面临精神压力。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对预防慢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

5.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会破坏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胃酸的分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饮食不规律还可能导致胃肠道的微生物失衡,进一步加重胃炎的症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除了关注上述高危人群外,还应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通过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胃炎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