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是怎样康复的训练

2025.07.23 08:37

骨折后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训练、平衡与协调性练习、功能性活动训练、疼痛管理与心理调适。具体分析如下:

1.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骨折固定后关节可能出现僵硬,需通过被动和主动活动逐渐恢复。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屈伸练习,避免强行拉伸。随着愈合进展,增加活动范围,如使用滑轮辅助或徒手牵拉。关节活动度训练需循序渐进,防止二次损伤。

2.增强肌肉力量训练: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需分阶段强化。初期采用等长收缩,如静态绷紧肌肉。中期加入抗阻训练,如弹力带或小重量器械。后期逐步过渡到负重练习,如深蹲或举重。力量训练需配合呼吸,避免代偿动作。

3.平衡与协调性练习:骨折可能影响肢体感知能力,需针对性训练。单腿站立、平衡垫练习可提升稳定性。协调性训练包括交替踏步、手眼配合动作等。此类练习需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必要时使用辅助器具。

4.功能性活动训练: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是关键。模拟日常动作,如上下楼梯、提举物品等。训练强度根据愈合情况调整,避免过早负重。结合职业或运动需求,增加专项动作练习。

5.疼痛管理与心理调适:疼痛是康复常见问题,可通过冷热敷、药物或针灸缓解。心理支持同样重要,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坚持训练。过度焦虑可能延缓恢复,需及时疏导。

康复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加训练强度。饮食应富含钙质与蛋白质,促进骨骼修复。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确保愈合进度。出现异常肿胀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