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抽搐一般都是什么引起的

2025.08.05 15:13

抽搐通常是由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引起的,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癫痫、脑损伤、代谢紊乱、感染、药物反应等。抽搐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局部肌肉的痉挛,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强直-阵挛发作。了解抽搐的原因对于及时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至关重要。

在许多情况下,抽搐可能是由癫痫引起的,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癫痫的发作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损伤、脑肿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钙血症或电解质失衡也可能导致抽搐。感染如脑膜炎或脑炎也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炎症,进而导致抽搐的发生。药物的使用或停用,尤其是抗癫痫药物、酒精或某些精神药物,亦可能引发抽搐。其他潜在因素还包括高热、缺氧或中毒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抽搐的发生。

在面对抽搐时,及时的医疗干预非常重要。首先,应尽量保持冷静,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受到伤害。应尽量让患者平躺,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呕吐物或唾液窒息。避免将任何物体放入患者口中,以免造成口腔或牙齿的损伤。抽搐持续时间超过五分钟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对于后续的医疗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抽搐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疲惫或困惑,给予适当的安静环境和关心是必要的。对于有抽搐病史的人,定期的医疗检查和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也非常重要,以降低抽搐的发生率和提高生活质量。了解抽搐的可能原因和应对措施,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