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食入即泻是什么原因

2025.09.01 17:10

中医认为食入即泻多与脾胃虚弱、寒湿困脾或肝气犯胃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失调,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便会迅速排出体外,形成腹泻。寒湿之邪侵袭脾胃,或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也可能引发食入即泻的症状。

脾胃虚弱是食入即泻的常见原因。长期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劳累过度,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无力。食物进入胃肠后,因脾胃无法正常腐熟运化,便会未经充分消化即排出。寒湿困脾者多因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食物,湿邪黏滞重浊,阻滞中焦气机,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表现为腹泻清稀、脘腹冷痛。肝气犯胃则因情志抑郁或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克犯脾胃,导致胃失和降、肠腑传导失常,出现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等症状。

调理食入即泻需注意饮食清淡温热,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或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等方剂。情志不畅者需调节情绪,避免忧思恼怒。若腹泻频繁或伴随严重脱水、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平时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以温补脾胃,增强运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