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么判断是不是肌肉萎缩

2025.07.23 08:37

肌肉萎缩可通过观察肌肉体积明显缩小、触摸时肌肉松软无力、肢体活动范围受限、对称或不对称的肌肉变小、伴随肌力下降来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肌肉体积明显缩小:肌肉萎缩最直观的表现是局部或全身肌肉体积减小,与健康状态对比可见明显差异。萎缩部位可能出现凹陷或轮廓模糊,尤其在四肢、肩胛区等肌肉丰富区域。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者需定期检查肌肉形态变化。

2.触摸时肌肉松软无力:正常肌肉在放松状态下仍有一定弹性,而萎缩的肌肉触感松软、缺乏张力。按压时可能感觉肌肉组织变薄,甚至能直接触及骨骼轮廓。这种情况常伴随肌纤维数量减少或脂肪浸润。

3.肢体活动范围受限:肌肉萎缩会导致关节活动能力下降,例如抬臂、屈膝等动作困难。由于肌肉支撑力减弱,关节可能呈现异常姿势,如足下垂或腕关节屈曲。运动时易疲劳也是常见表现。

4.对称或不对称的肌肉变小:根据病因不同,萎缩可能单侧或双侧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多引起不对称萎缩,而全身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双侧肌肉同步缩小。需对比左右肢体或与健康人群标准对照。

5.伴随肌力下降:肌肉萎缩通常与肌力减退同步出现,表现为抓握、站立等日常动作吃力。严重时无法完成抗重力动作,如抬腿或维持站立姿势。肌力测试可辅助判断萎缩程度。

出现疑似肌肉萎缩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日常需注意营养均衡与适度运动,长期卧床者应定期翻身并被动活动肢体。诊断需结合影像学与神经功能检查,不可仅凭单一表现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