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晚上睡觉之前觉得冷是怎么回事

2025.05.29 06:43

晚上睡觉之前觉得冷可能是环境温度较低、被褥保暖性不足、血液循环较差、基础代谢率偏低、昼夜节律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环境温度较低:睡眠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体感寒冷,尤其在秋冬季节或空调房内,冷空气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刺激冷觉感受器,引发寒意。人体在入睡前核心体温会自然下降,若外界温度同步降低,寒冷感更明显。建议调整室温至20-24℃,或使用暖水袋局部增温。

2.被褥保暖性不足:被褥材质过薄或导热性过强如化纤面料无法有效储存热量,导致身体散失温度过快。棉被、羽绒被等保暖材料能减少热对流,维持睡眠微环境稳定。需根据季节更换合适厚度的被褥,并确保覆盖面积足够。

3.血液循环较差:手足等末梢部位因血管收缩或供血不足易发冷,常见于久坐、缺乏运动或低血压人群。睡前可用温水泡脚促进血管扩张,或进行轻度伸展运动加速血液循环。

4.基础代谢率偏低:代谢水平较低时产热减少,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老年群体。适当增加高蛋白饮食,睡前饮用温热的牛奶或姜茶有助于提升代谢产热。

5.昼夜节律影响:人体核心体温在傍晚至夜间逐渐下降,为入睡做准备,这一生理过程可能被感知为寒冷。可通过提前1小时调节卧室温度或穿着宽松保暖睡衣缓解。

睡前寒冷感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结合个体生活习惯与生理状态针对性调整。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进一步排查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