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溶血病是怎么回事

2025.09.11 17:28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反应,主要发生在胎儿或新生儿期。当母亲体内缺乏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时,母体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引发贫血、黄疸等症状。常见于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的情况,其中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风险较高。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机制涉及免疫反应。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母体将胎儿红细胞抗原识别为异物,产生IgG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导致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溶血后释放的大量胆红素可能引发严重黄疸,甚至胆红素脑病。ABO血型不合症状通常较轻,而Rh血型不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胎儿水肿或死胎。现代医学通过产前抗体筛查和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重症发生率。

预防新生儿溶血病需重视产前检查。Rh阴性孕妇需定期检测抗体效价,必要时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阻断致敏过程。出生后密切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标,光疗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重症病例可能需换血治疗。母乳喂养并非禁忌,但需观察黄疸变化。及时就医和规范管理可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风险,保障新生儿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