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肩周炎针灸怎么治疗

2025.07.23 08:37

肩周炎针灸治疗可采用局部取穴、远端配穴、温针疗法、电针刺激、刺络拔罐。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取穴: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肩部穴位进行针刺,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疏通局部气血阻滞。进针深度根据患者体型调整,通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此法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适用于急性期疼痛明显者。操作时需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对于骨质疏松者应谨慎掌握针刺力度。

2.远端配穴:配合阳陵泉、条口等下肢穴位进行远端针刺,通过经络传导调节整体气血运行。下肢穴位多采用强刺激手法,行针时要求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此疗法依据上病下治理论,特别适合伴有上肢放射痛的患者。远端取穴与局部治疗协同作用,可增强镇痛效果,但需注意体质虚弱者刺激量应适度。

3.温针疗法:在常规针刺得气后,于针尾加置艾炷施灸,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导至深层组织。每穴灸3-5壮,以患者感到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此法兼具针刺与艾灸双重功效,能温通经脉、散寒除湿,对寒湿型肩周炎效果显著。实施时需防止艾灰脱落烫伤,高血压患者慎用。

4.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选用疏密波或连续波,强度以肌肉轻微收缩为宜。每次治疗15-20分钟,能持续刺激穴位,促进炎性物质吸收。电针特别适用于粘连期患者,可松解软组织粘连,但心脏起搏器携带者禁用,靠近胸部穴位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

5.刺络拔罐:在肩部压痛点或瘀络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随即拔罐5-10分钟。此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瘀血型患者。操作需严格无菌,出血量控制在3-5mL,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采用。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

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肩部受凉和过度负重。治疗前后各休息10分钟,空腹或饱食后不宜立即施针。出现晕针先兆需及时处理,女性经期量多者暂缓刺络疗法。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配合适当功能锻炼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