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分流术后颅内感染应该怎么办

2025.08.11 14:18

分流术后颅内感染需立即进行脑脊液检查明确病原体、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引流管护理避免逆行感染、监测颅内压及神经功能变化、必要时调整或暂时关闭分流装置。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进行脑脊液检查明确病原体:通过腰椎穿刺或分流管抽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及微生物培养,快速确定感染病原体类型。革兰氏染色可初步区分细菌类别,药敏试验指导后续抗生素选择。若脑脊液浑浊或压力升高,需警惕化脓性感染,及时送检避免延误治疗。

2.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广谱药物覆盖常见致病菌。静脉给药需足量足疗程,通常持续2-4周,严重感染需联合用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脑脊液,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避免耐药性产生。

3.加强引流管护理避免逆行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异常浑浊或出血需警惕感染加重。避免频繁触碰分流阀,防止细菌经管道逆行入颅。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冲洗引流系统,降低局部细菌负荷。

4.监测颅内压及神经功能变化:感染可能引发脑水肿或脑积水,需动态监测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头痛加剧、呕吐或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升高,需紧急脱水降颅压。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偏瘫或言语障碍,需影像学排除脓肿或梗死。

5.必要时调整或暂时关闭分流装置:感染控制不佳时需手术移除分流管,改为外引流或脑室穿刺。待脑脊液培养转阴后重新置管,避免感染复发。若分流管功能异常导致感染迁延,需更换装置或调整引流压力参数。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营养支持与电解质平衡对恢复至关重要,高热时物理降温减少脑耗氧。康复期定期随访脑脊液与影像学,警惕迟发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