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股骨骨折预防坏死怎么做

2025.07.23 08:37

股骨骨折后预防坏死需及时复位固定、避免过早负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影像。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复位固定:股骨骨折后需在专业指导下尽早进行解剖复位,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方式保持骨折端稳定。不当复位可能导致骨折端错位,压迫或损伤周围血管,影响血供。固定后需严格制动,避免骨折端微动导致二次损伤。术后需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固定强度,确保骨折线对位良好。

2.避免过早负重:骨折初期骨痂未形成时,过早负重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内固定失效。需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逐步增加负重,通常需6-8周后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康复期间需借助拐杖或支具分散压力,避免患肢直接承受全部体重。

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热敷等方式促进局部血流。卧床期间需进行踝泵运动及肌肉等长收缩,防止静脉淤滞。可配合活血化瘀药物辅助治疗,但需避免过度按摩骨折部位。

4.控制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需严格调控指标。高血糖会延缓骨愈合并增加感染风险,血压异常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定期复查影像: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进行影像学评估,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及是否存在坏死早期征象。若发现骨密度降低或软骨下透亮区,需及时干预。

康复期间需保持均衡营养,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戒烟限酒以减少血管痉挛风险。出现患肢肿胀加剧或静息痛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调整固定装置或服用非医嘱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