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血虚风燥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血虚风燥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体内血液不足导致皮肤失养,同时伴有风邪侵袭,表现为干燥、瘙痒、脱屑等症状。这种状态常见于慢性皮肤病或体质虚弱的人群,与气血失调、津液不足密切相关。

血虚风燥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气血不足、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消耗,会导致血液亏虚,无法濡养肌肤。同时,风邪乘虚而入,与燥邪结合,进一步加重皮肤干燥、脱屑等问题。典型表现包括皮肤粗糙、瘙痒难忍、红斑鳞屑,甚至抓破后渗血。这类症状在秋冬季节或体质偏燥的人群中更为明显,如银屑病、慢性湿疹等疾病常与此证型相关。

调理血虚风燥需注重养血润燥、祛风止痒。饮食上可多摄入滋阴养血的食物,如黑芝麻、枸杞、阿胶等,避免辛辣燥热之品。生活上需减少过度洗浴,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破坏皮肤屏障。情绪紧张或熬夜可能加重血虚,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体质。若症状严重,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养血祛风方剂,如四物汤加减,避免自行滥用药物。长期皮肤问题需排除其他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