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上消化道大出血

2025.08.18 16:37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严重出血现象,通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此类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炎、肿瘤等。由于出血量大,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多样,常见表现包括呕吐鲜血或咖啡色物质,以及排黑色粪便。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食管静脉曲张则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导致静脉壁变薄,易发生破裂。胃炎、肿瘤等也可能导致出血,尤其是在病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确诊时,内镜检查是常用的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消化道内的病变情况,可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时,需注意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患者在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保持镇静,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出血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体位,避免仰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尽量避免进食,尤其是固体食物,以免加重出血情况。就医时,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输血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特别关注病情变化,定期复查,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及时识别和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至关重要,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