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吃什么中药治疗便血

2024.12.20 10:36

中药治疗便血需根据不同证型用药,常见的有地榆、槐花、侧柏叶、灶心土、三七等。具体分析如下:

1.地榆:地榆性寒,味苦酸,归肝、胃、大肠经。其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对于便血属于血热妄行证效果较好。便血可因热邪迫血妄行,地榆能清热凉血,使血不妄行,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同时,地榆对于大肠热毒蕴结所致的便血,还可解毒,减轻肠道的热毒症状。外用时,地榆还可敛疮,促进便血后肛门周围破损处的愈合。

2.槐花: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之功。在便血的治疗中,适用于大肠湿热或肝火旺盛引起的便血。大肠湿热时,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脉络而便血,槐花可清大肠湿热以止血。若因肝火旺盛,下迫大肠导致便血,槐花能清肝泻火,使肝火得清,便血自止。

3.侧柏叶:侧柏叶苦涩,性寒,归肺、肝、脾经。能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对于便血,主要是利用其凉血止血的功效。当体内血热,血不归经而出现便血时,侧柏叶可凉血清热,使血液循经而行,达到止血目的。且侧柏叶凉血止血作用较为平和,可用于多种血热出血证。

4.灶心土:灶心土性温,味辛,归脾、胃经。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型的便血有较好疗效。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而便血。灶心土能温中焦脾胃,振奋脾阳,恢复脾的统血功能,从而止住便血。同时,还可缓解因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

5.三七: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适用于便血兼有瘀血阻滞的情况。便血若因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新血不得归经而出血不止时,三七既能化瘀,又能止血,使瘀血去,新血得以归经,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并且其活血定痛的功效还可减轻便血时可能伴随的腹痛等不适症状。

在使用中药治疗便血时,应先就医明确便血的原因,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症状等进行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用药有别。同时,若便血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