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脑膜炎如何治疗

2025.09.01 08:56

新生儿脑膜炎需及时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药物并调整疗程、给予脱水降颅压药物缓解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新生儿脑膜炎病情进展迅速,需在确诊后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确保药物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或三代头孢菌素,覆盖常见致病菌。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感染指标,如体温、血常规及脑脊液变化,若48小时后无改善需考虑调整方案。

2.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药物并调整疗程:通过脑脊液培养或核酸检测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选用敏感抗生素。细菌性脑膜炎疗程通常需14-21天,病毒性则以对症支持为主。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脑脊液,确保病原体清除,避免复发或后遗症。

3.给予脱水降颅压药物缓解脑水肿:脑膜炎常伴随颅内压增高,需使用甘露醇或呋塞米降低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用药期间监测尿量、电解质及颅内压变化,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或肾功能损害。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新生儿代谢调节能力弱,需精确计算每日液体入量,避免加重脑水肿。静脉补充葡萄糖、钠钾等电解质,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保障热量与蛋白质供给,促进脑功能恢复。

5.必要时进行镇静或抗惊厥治疗:若出现频繁抽搐或躁动,需使用苯巴比妥等药物控制症状,减少脑耗氧及继发损伤。用药后观察呼吸、心率变化,避免过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发现并发症如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