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可以判断运动性疲劳

2025.09.11 19:34

运动性疲劳可通过主观感受变化、运动表现下降、生理指标异常、恢复时间延长、注意力难以集中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主观感受变化: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乏力或沉重感是常见表现。随着疲劳积累,可能伴随情绪低落、烦躁或对运动产生抵触心理。这些感受与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下降有关,尤其在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后更为明显。

2.运动表现下降:动作速度减慢、力量输出降低或技术动作变形均可提示疲劳。例如跑步时步频减少、举重时无法完成既定重量,说明肌肉收缩功能已受抑制。这种状态与能量代谢失衡及神经肌肉传导效率下降直接相关。

3.生理指标异常:心率恢复延迟、呼吸频率加快或血压波动超出正常范围是典型信号。晨起静息心率较平日升高3-5次/分钟,或运动后血乳酸值持续高于4mmol/L,均表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4.恢复时间延长:正常运动后疲劳感应在24-48小时内消退。若超过72小时仍存在明显酸痛或体能未恢复,说明机体修复能力不足。这与肌肉微损伤程度、肝糖原储备耗竭等因素密切相关。

5.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增多或动作协调性变差,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疲劳。例如球类运动中频繁出现接球失误,可能与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及神经递质消耗有关。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需结合多维度观察,避免单一指标误判。过度疲劳可能引发运动损伤或免疫力下降,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并保证营养摄入。睡眠质量对疲劳恢复至关重要,必要时可通过医学检查排除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