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孕妇尿失禁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2

孕妇尿失禁主要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膀胱受压、尿道括约肌松弛、盆底肌功能障碍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激素变化:怀孕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如孕激素增加。孕激素会使平滑肌松弛,其中包括泌尿系统的平滑肌。这就导致膀胱的收缩功能受到影响,使得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出现异常,容易引发尿失禁。孕妇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等,有助于身体适应激素变化。

2.子宫增大:随着孕期进展,子宫不断增大。增大的子宫会对膀胱产生压迫,使膀胱的有效容积减小。当膀胱内存储少量尿液时,就可能因为压力增加而出现尿液溢出的情况。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可经常变换体位,减轻子宫对膀胱的压迫。

3.膀胱受压:除了子宫增大对膀胱的直接压迫外,孕期身体的生理变化还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压迫膀胱。这种额外的压力使得膀胱难以承受正常的尿量,从而导致尿失禁。孕妇可通过调整姿势,如采用半卧位休息,来缓解膀胱受压情况。

4.尿道括约肌松弛:孕期激素变化以及身体为分娩做准备等因素,会导致尿道括约肌松弛。尿道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是控制尿液的排出,当其松弛时,就无法有效地紧闭尿道,尿液容易不自主地流出。孕妇可进行一些简单的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功能。

5.盆底肌功能障碍:怀孕过程中,盆底肌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容易出现功能障碍。盆底肌对膀胱和尿道有支撑和控制作用,一旦功能受损,就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控制,引发尿失禁。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改善盆底肌功能。

孕妇尿失禁是孕期较为常见的现象,孕妇不必过于焦虑。大多数情况下,产后随着身体的恢复,尿失禁的情况会逐渐改善。但如果尿失禁情况严重或产后长时间未恢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