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老年人脑梗死怎么治疗

2025.08.11 14:18

老年人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需尽快使用溶栓药物以恢复血流,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等,可有效防止血栓扩大。恢复期需长期服用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减少复发风险。慢性期可结合中药调理,促进脑功能恢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康复训练:脑梗死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减少后遗症,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物理治疗如电刺激、针灸可辅助恢复神经功能。康复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家属应配合监督训练计划,确保动作规范。长期坚持康复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3.手术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或严重脑水肿患者,需考虑手术取栓或去骨瓣减压术,以挽救缺血脑组织。手术时机至关重要,需在发病后数小时内评估。术后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及生命体征,防止感染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后仍需结合药物和康复治疗,以优化恢复效果。

4.控制危险因素:脑梗死复发率高,需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按医嘱调整用药。适度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引发意外。

5.心理支持:脑梗死后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康复。家属应给予耐心陪伴,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定期复查影像学及血液指标。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睡眠。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错误动作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