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大肠湿热到底是怎样引起的

2025.09.01 17:10

大肠湿热是中医术语,指湿热邪气蕴结于大肠,导致排便异常、腹痛等症状的病理状态。其形成与饮食不节、外感湿热、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肠湿热的产生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油腻、生冷或腐败食物,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停滞,郁久化热。外感湿热邪气,如久居潮湿环境或暑湿季节感受邪气,也可能直接侵袭肠道,形成湿热蕴结。脾胃虚弱者更易受湿热困扰,因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浊内生,与热相搏,下注大肠,引发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典型症状。

预防和调理大肠湿热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量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保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以增强脾胃功能。若症状明显,如黏液便、腹痛反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寒凉药物损伤脾胃。湿热体质者需长期调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以清热化湿、健脾和胃为原则,逐步恢复肠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