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小肠造影能查出什么疾病

2025.02.23 12:28

小肠造影可查出小肠炎症、小肠肿瘤、小肠梗阻、小肠憩室、吸收不良综合征。具体分析如下:

1.小肠炎症:小肠造影能够显示小肠黏膜的形态变化。在炎症状态下,小肠黏膜可能会出现水肿、充血等情况,造影时可表现为黏膜皱襞增粗、紊乱。例如克罗恩病,造影可见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还可能出现瘘管等特殊表现,有助于明确炎症的范围、程度以及类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2.小肠肿瘤:造影可发现小肠内的占位性病变。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在造影中多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充盈缺损,形态较规则。恶性肿瘤像小肠腺癌,会出现肠腔狭窄、黏膜破坏中断,有时还可见龛影,并且病变段与正常肠段的分界相对模糊。通过小肠造影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3.小肠梗阻:当小肠发生梗阻时,小肠造影可显示梗阻的部位。在梗阻点上方,肠管会出现扩张、积气积液的现象,造影剂无法顺利通过梗阻部位。通过造影可以明确是完全性梗阻还是不完全性梗阻,还能观察到梗阻近端肠管的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梗阻的原因,如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4.小肠憩室: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小肠憩室的存在。小肠憩室表现为肠壁向外突出的袋状结构,造影剂可充盈其中。憩室的大小、形态和数量在造影中都能得到较好的体现。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小肠憩室,对于有症状的憩室患者,如憩室炎、憩室出血等情况,造影结果能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

5.吸收不良综合征:在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中,小肠造影可显示小肠黏膜的一些特征性改变。例如,小肠黏膜可能变得平坦,皱襞减少,肠管可能有轻度扩张等表现。这些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泻、体重减轻等,有助于吸收不良综合征进行诊断,并且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小肠疾病。

进行小肠造影前,患者需要空腹一段时间,一般为6-8小时,以确保肠道内没有食物残渣干扰造影结果。造影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配合检查,如变换体位等。造影后,要注意观察自身有无不适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等,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多喝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