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狂犬病是怎样传播的

2025.08.27 08:31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接触患病动物的唾液或黏膜、器官移植、母婴垂直传播、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等途径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被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狂犬病病毒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中,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咬伤或抓伤导致皮肤屏障破坏,病毒直接侵入神经末梢,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深度伤口或头面部伤口风险更高,因距离中枢神经更近。

2.接触患病动物的唾液或黏膜:病毒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或口腔黏膜等部位侵入。即使皮肤无破损,黏膜接触带毒唾液仍可能感染。例如被患病动物舔舐眼睛或口腔,病毒可穿透黏膜屏障进入体内。

3.器官移植:接受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可能导致感染。病毒潜伏期内无明显症状,但移植后病毒随血液或神经组织扩散至全身。此类传播罕见但后果严重,需对供体进行严格筛查。

4.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母婴传播病例极少,但胎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感染后死亡率极高。

5.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在密闭空间接触高浓度病毒气溶胶可能经呼吸道感染。例如洞穴中存在大量患病蝙蝠,其唾液或排泄物形成气溶胶后被吸入。这种传播方式极为罕见,需特定环境条件。

一旦怀疑接触病毒,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就医。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预防发病的关键。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未接种的家畜,尤其注意流浪动物的异常行为。医疗机构需严格筛查移植器官来源,确保无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