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具体是什么

2025.07.23 08:36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常用方法包括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进行针刺、采用温针灸以增强疗效、配合电针刺激提高疏通经络效果、结合拔罐疗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以及根据病情选择远端取穴进行整体调理。具体分析如下:

1.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进行针刺:肩周炎针灸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肩髃穴位于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可缓解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肩髎穴在肩峰后下方,针刺时配合抬臂动作能改善外展功能;肩贞穴位于腋后纹头上1寸,对肩关节后伸障碍有明显调节作用。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采用温针灸以增强疗效:在针刺得气后,于针尾置艾绒点燃,通过热力传导温通经脉。此法特别适用于寒湿型肩周炎,艾灸的热效应能扩张局部血管,加速代谢产物清除,缓解肌肉痉挛。操作时需防止烫伤,每穴灸2-3壮,以皮肤潮红为度。

3.配合电针刺激提高疏通经络效果:将电针仪连接于毫针,选用疏密波或连续波,频率2-10赫兹为宜。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通电15-20分钟。电针能持续刺激穴位,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尤其适用于顽固性疼痛。

4.结合拔罐疗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在肩部压痛明显处或穴位上拔罐,留罐5-10分钟。负压作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软组织粘连。注意皮肤有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拔罐后避免受风。

5.根据病情选择远端取穴进行整体调理:常取合谷、曲池、阳陵泉等穴位。远端取穴通过经络传导调节气血平衡,尤其适用于伴有上肢麻木或放射痛的情况。针刺时强调气至病所,行针诱导针感向肩部传导。

针灸治疗需避开皮肤感染区域,操作前确认患者无晕针史。体质虚弱者宜轻刺激,治疗期间避免肩部过度负重。若出现晕针现象立即起针平卧,饮温开水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