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冬天怕冷是体寒吗

2025.06.25 08:25

冬季怕冷不一定就是体寒的表现。体寒通常指中医概念中的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身体产热能力下降,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可能与基础代谢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但寒冷环境下的畏寒反应更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是人体通过减少体表血流以保存核心温度的自我保护机制。

怕冷的成因复杂多样。健康人群在低温环境中因血管收缩会自然感到寒冷,但若伴随手脚冰凉、易疲劳、月经不调等症状,可能与中医阳虚或西医的贫血、甲状腺问题相关。例如,缺铁性贫血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导致组织产热不足;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直接减缓代谢速率。肌肉量较少或体脂率过低的人群因储热能力差,也更容易畏寒。日常缺乏运动、蛋白质摄入不足、长期节食等生活习惯也会加剧寒冷敏感度。

需注意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怕冷。若寒冷感持续且伴随异常出汗、体重骤变、皮肤干燥等症状,建议筛查甲状腺功能、血糖或铁代谢指标。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盲目进补可能加重湿热或阴虚症状。日常可通过适度运动增强血液循环,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与铁元素,避免久坐或穿着过紧衣物影响血流。冬季保暖需重点保护颈部、腰腹等易受寒部位,但不宜过度依赖外部热源,以免降低自身体温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