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经常说的艾灸疗法究竟是什么

2025.07.10 14:56

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绒产生的热力和药性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驱寒除湿、调理气血的目的。这种疗法结合了热疗与药效,借助艾草的独特性质,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的核心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艾草性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渗透皮肤,直达深层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根据不同的病症,艾灸可作用于不同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神阙等,调理脏腑功能。常见的艾灸方式包括直接灸、间接灸如隔姜灸、隔蒜灸和温和灸。直接灸将艾绒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刺激较强;间接灸通过介质减少灼伤风险;温和灸则利用艾条悬于穴位上方,以温热感为主。艾灸不仅用于缓解寒性疼痛、风湿痹症,还能改善虚寒体质、调节月经不调等问题。

使用艾灸时需注意安全与禁忌。施灸环境应通风良好,避免烟雾积聚;艾条需完全熄灭,防止火灾隐患。体质偏热、高热患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艾灸;皮肤破损或过敏部位也应避开。初次艾灸者应从短时间、低温度开始,逐步适应。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艾灸后避免受凉或接触冷水,以免影响疗效。合理选择穴位与灸法,结合专业指导,才能充分发挥艾灸的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