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气滞湿阻是怎么引起的

2025.06.23 17:35

气滞湿阻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湿邪、劳逸失调、体质虚弱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情志不畅:长期抑郁、焦虑或愤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进而影响水液代谢,形成湿浊内停。疏肝理气为主,配合健脾化湿,如柴胡疏肝散加减,保持情绪平稳。

2.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停滞,与气滞相互胶结。需节制饮食,避免生冷油腻,适当服用健脾消食药物,如保和丸。

3.外感湿邪:久居潮湿环境或淋雨涉水,湿邪侵袭肌表或经络,阻碍气机流通,内外合邪加重湿阻。避湿防潮,可用藿香正气散祛湿解表,适当运动发汗。

4.劳逸失调:过度劳累耗伤正气,或久坐少动导致气血不畅,水湿停聚,气滞与湿阻互为因果。劳逸结合,适度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辅以黄芪、白术等补气健脾。

5.体质虚弱: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脾肾阳气亏虚,水湿难以温化,气机推动无力而滞涩。温补脾肾为主,如附子理中丸,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气滞湿阻的形成多与内外因素交织有关,调理需兼顾行气化湿与扶助正气,避免单一攻伐。日常注意情志调摄、饮食有节及环境适应,可有效预防或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