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肝炎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吗

2025.09.04 17:07

新生儿肝炎确实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肝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于新生儿期,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黄色色素,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其转化为水溶性形式并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不全时,胆红素的代谢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引发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或称为核黄疸,是由于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新生儿肝炎导致的肝功能障碍,可能使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能够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临床上,胆红素脑病通常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肌张力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智力障碍或其他长期神经系统问题。及时识别和治疗新生儿肝炎,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至关重要。

在处理新生儿肝炎和胆红素脑病时,需特别注意监测胆红素水平,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高风险的新生儿,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光疗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胆红素水平。家长在日常护理中应关注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和精神状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预防新生儿肝炎的发生,需在孕期进行适当的筛查和疫苗接种,确保母体健康,以降低对新生儿的影响。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重要措施,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