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分水岭区脑梗死如何治疗

2025.09.11 17:28

分水岭区脑梗死是由于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相邻血管供血区域交界处缺血坏死,治疗关键在于迅速恢复血流灌注、保护脑组织及预防并发症。急性期需结合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兼顾长期二级预防,以降低复发风险。

急性期治疗以改善脑灌注为核心。对于低灌注型分水岭梗死,需纠正低血压或血容量不足,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或扩容治疗。若合并大动脉狭窄或闭塞,评估后可能需血管内介入或手术重建血流。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可预防血栓扩展,但需排除出血风险。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可能减轻缺血损伤,但疗效需个体化评估。合并栓塞机制时,需权衡抗凝治疗适应症。恢复期尽早启动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代偿。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波动,避免过度降压加重缺血。影像学随访评估梗死范围及血管状态,尤其关注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长期管理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部分患者需长期抗血小板或他汀治疗,但用药方案需根据出血风险及肝肾功能调整。出现意识障碍或病情进展时,需警惕脑水肿或出血转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