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走路不稳当应该怎么纠正

2025.08.01 08:56

走路不稳当可通过加强平衡训练、改善肌肉力量、调整步态姿势、检查足部问题、排查药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平衡训练:平衡能力下降是常见原因,可通过单脚站立、走直线等简单动作逐步提升稳定性。初期可扶墙或借助平衡垫辅助,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2次。太极拳或八段锦等缓慢动作也能增强本体感觉,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2.改善肌肉力量:下肢肌肉萎缩或无力直接影响行走稳定性,需针对性锻炼髋部、膝盖及踝关节周围肌群。深蹲、踮脚尖、抬腿等动作适合居家练习,每周3次,每组15个。若力量过弱,可从坐位抬腿开始,逐步过渡到站立训练。

3.调整步态姿势:走路时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需纠正。保持目视前方、收腹挺胸,步伐均匀且不宜过大。可对着镜子练习或请家人观察反馈,必要时使用助行器短暂辅助以养成正确习惯。

4.检查足部问题:扁平足、足弓塌陷或鞋子不合脚可能导致受力不均。选择硬底、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定制矫形鞋垫可改善步态。夜间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缓解肌肉紧张。

5.排查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头晕或肌力下降,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替代药品。服药后避免突然起身或长时间行走,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并及时反馈。

出现走路不稳应避免独自外出或在不平整路面行走,居家环境需保持地面干燥、移除杂物。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务必尽快就医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