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舌苔的定义和不同病理的表现

2025.09.02 16:43

舌苔是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薄白苔状物,由脱落的上皮细胞、食物残渣、细菌及唾液等组成,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体内气血盛衰、病邪性质及病情深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常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病理情况下,舌苔可呈现多种变化。白苔多见于表证、寒证,苔色越白,寒邪越重;黄苔多属热证,黄色越深,热邪越盛;灰黑苔则提示病情较重,可见于寒极或热极之证。苔质方面,厚腻苔多因湿浊内蕴,常见于痰湿或食积;剥落苔则提示胃气阴两虚或气血不足;裂纹舌苔可能与阴液耗伤有关。舌苔的润燥也能反映津液盈亏,干燥少津多为热盛伤津,滑润多津则常见于寒湿或痰饮。

观察舌苔时需注意光线充足,避免食物或药物染色干扰。舌诊需结合其他四诊信息综合判断,不可仅凭舌苔定论。不同体质、年龄及季节变化也可能影响舌苔表现,需动态观察。若发现异常舌苔持续不改善,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