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针灸温针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针灸温针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在针柄上燃烧艾绒或使用其他热源,使热量通过针体传导至穴位深处,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这种疗法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既能刺激穴位,又能借助温热效应增强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寒证、虚证及风寒湿痹等病症。

温针的操作原理基于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当针体受热后,热量会沿着针身传递至穴位组织,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驱散寒邪,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临床常用于治疗关节冷痛、胃寒腹痛、月经不调等寒性病症。现代研究认为,温热刺激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激活体内免疫调节机制。与传统艾灸相比,温针的热力更集中,作用层次更深,且能精准作用于穴位,避免直接灸灼皮肤的风险。操作时需选用特制的金属针具,确保导热性,并在针柄处缠绕艾绒或安装加热装置,施治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使用温针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体质阴虚火旺、高热、局部皮肤破损或感觉障碍者不宜施治。施术时注意防止烫伤,艾绒需固定牢固避免脱落,加热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孕妇腰骶部及腹部禁用。治疗后需静卧片刻,避免受风着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头晕或局部红晕,属正常反应。专业医师应根据辨证选穴,控制留针时间与热力强度,确保安全性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