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的区别

2024.12.05 17:58

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的区别在于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测量位置与上肢不同、下肢血压受血流动力学影响因素与上肢有差异、下肢血压的正常范围与上肢不同、下肢血压异常的临床意义与上肢有别等。具体分析如下:

1.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

正常情况下,由于下肢的血管管径较粗、距离心脏更远、血液流经的路程长且受到的压力更大等因素,下肢血压通常高于上肢血压,一般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

2.下肢血压测量位置与上肢不同:

上肢血压测量通常选择肱动脉,位置在肘窝的上方内侧。而下肢血压测量多选择腘动脉,位于腘窝深部。测量位置的不同导致测量时的操作方法、患者体位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

3.下肢血压受血流动力学影响因素与上肢有差异:

下肢的肌肉组织丰富,肌肉运动对下肢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在运动时,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促进静脉回流,影响动脉血压。而上肢相对肌肉量少,其血流动力学受肌肉运动的影响较小。

4.下肢血压的正常范围与上肢不同:

上肢血压正常范围一般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下肢血压的收缩压正常范围大致在10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但由于下肢血压高于上肢,所以在判断正常与否时要综合考虑上下肢血压的差值等因素。

5.下肢血压异常的临床意义与上肢有别:

下肢血压过低可能提示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血管病变,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而上肢血压异常更多与心脏、上肢血管本身以及内分泌等全身性因素有关。例如上肢高血压可能与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等有关,下肢低血压可能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局部血管病变导致。

在测量血压时,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都要确保测量方法正确,测量仪器准确。患者应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避免在运动后、情绪激动时测量。对于下肢血压测量,由于操作相对复杂,更要注意测量位置的准确和测量环境的适宜,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